11月2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向第四屆中俄能源商務論壇致賀信。
習近平指出,中俄能源合作是兩國務實合作的重要基石,也是維護全球能源安全的積極力量。面對外部風險挑戰,中俄雙方加強溝通協作,推進重大合作項目,顯示出中俄能源合作的強勁韌性,詮釋了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廣闊前景。中方愿同俄方一道,打造更加緊密的能源合作伙伴關系,促進能源清潔綠色發展,共同維護國際能源安全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為國際能源市場長期健康可持續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同日,俄羅斯總統普京也向第四屆中俄能源商務論壇致賀信。【詳細】
11月29日,第四屆中俄能源商務論壇以線下與線上相結合的方式在北京和莫斯科兩地舉行。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出席論壇開幕式,宣讀習近平主席賀信并致辭。
韓正表示,能源安全是各國實現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礎。在兩國元首戰略引領下,中俄能源合作穩步推進,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當前,全球能源體系正發生深刻變革,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面臨諸多風險挑戰。中國將繼續加強資源統籌和政策支持,扎實做好能源安全保供,確保人民群眾溫暖過冬。中俄雙方要落實好兩國元首的重要共識,打造更加緊密的能源合作伙伴關系,為增進兩國人民福祉、促進全球能源安全與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韓正就深化中俄能源合作提出三點建議。一是著力優化營商環境,確保能源貿易持續穩定發展,按計劃有序推進重大項目合作。二是支持能源生產國、過境國、消費國加強協作,暢通國際能源產業鏈供應鏈,維護全球能源市場安全穩定。三是構建綠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積極推動建立全球清潔能源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挑戰。【詳細】
新形勢下做好中俄油氣合作的現實路徑
為俄中天然氣合作實現更大發展貢獻力量
開創中俄煤炭互利共贏高質量合作新局面
加強能源海運和造船領域合作
高水平務實合作推動核能合作走深走實
推動兩國核企業高水平高質量合作
發展鐵路運輸,提高俄中能源合作效率
未來,全球宏觀形勢的復雜性、嚴峻性和不確定性將進一步凸顯。在新形勢下,中國石油愿與俄方伙伴研究探討現實合作路徑,并重點在以下四個方面加強合作。
一是加強密切協作配合,共同保障現有合作項目穩妥實施,穩步提升中俄東線管道供氣水平,加快建設中俄遠東天然氣管道,推動實施亞馬爾LNG和北極LNG-2項目。二是加強全產業鏈協同,共同推動油氣合作向縱深發展,重點推進包括上游勘探開發、中游基礎設施建設、下游天然氣市場開發與利用等在內的全產業鏈合作。三是加強科技創新賦能,共同推進油氣合作提質升級。搶抓技術創新,在老油田提高采收率、煤層氣、地下儲氣庫等方面開展聯合攻關,在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方面加強合作。四是加強綠色低碳領域合作,共同提高雙方合作的韌性和可持續性。我們愿與俄方伙伴立足當下,保證化石能源穩定供應的同時,著眼長遠,廣泛探討在風光氣電融合發展和地熱、氫能以及碳捕集、利用和埋存(CCUS)等負碳技術領域的合作機會。
一些觀點認為,未來的能源協同應基于可再生能源,這讓投資者對所謂的傳統能源投資意愿下降。令人高興的是,中國對此有很清醒的認識:實施能源政策必須堅持先立后破原則,確保平穩可靠地過渡到未來的低碳能源。中國毫無疑問是全球經濟的主要驅動力之一,也是全球最有前景的天然氣市場。
最新能源預測,未來10年,天然氣在中國能源消費中依然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俄羅斯既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國,又是中國的鄰國,這為俄中兩國開展互利合作提供了廣闊空間。我相信,俄中兩國在天然氣領域的長期互利合作是我們子孫后代實現繁榮昌盛的保證。實現這一目標任重道遠,為此,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愿意繼續推進與中方伙伴的友好合作。
以煤炭合作促進中俄雙邊關系發展大有可為。中俄雙方在煤炭領域合作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希望未來雙方合作能夠再上一層樓,以貿易業務為核心,推動雙方優勢互補。
眾所周知,俄羅斯是煤炭大國,資源儲量豐富,而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能源需求量大。希望雙方加強企業的互信交流,建立廣泛的聯系,加強需求對接,強化信息共享,最終實現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創新貿易業務模式,以煤炭中長期合同穩固貿易合作,充分發揮各自在資源供給、下游需求、銷售渠道等方面的優勢,促進貿易業務實現穩定、持續、高質量的增長。增強運輸銜接能力,深化合作共建,推動設施升級,強化通道能力,優化口岸布局,著力將通道運輸和資源供應能力提升到更高水平。
歷史上,俄羅斯和中國在包括聯合運輸路線在內的各個領域都保持著友好的睦鄰關系。在能源海運方面,我們要同時關注當前煤炭和石油產品運輸情況。俄羅斯高度重視海運能源轉運能力建設。今年俄中兩國間的石油、煤炭、焦炭和液化天然氣(LNG)運輸量有所增加,尤其是中國船運公司參與了亞馬爾LNG項目的海上運輸。我們同中國石油之間的合作非常密切。我們建成了兩艘史上最大載重量的巨型油輪,對進口零部件等方面有需求,非常希望同中國合作伙伴在造船領域進一步深化合作。為了發展雙邊合作并確保物流計劃的穩定運行,希望下一步繼續擴大商業合作的范圍,加強兩國之間的友好關系。
核能合作是中俄合作的重要內容,受到兩國領導人高度關注。多年來,我們和俄羅斯原子能公司等俄方伙伴共同攜手努力創造了卓越成績。雙方在核電、快堆、核燃料、核科技、人文交流等領域開展了廣泛合作。未來,中俄核能合作前景廣闊。雙方核能企業一方面要堅持安全第一,高質量高標準建設和運行好4臺機組,打造標桿工程。另一方面要緊抓當前核能發展的機遇,加強高水平務實合作,促進中俄友好合作盡快落地,推動中俄兩國核能高質量發展。要堅持互利共贏,拓展多元合作模式;堅持創新驅動,加強聯合研發合作;堅持戰略協作,加強核能治理合作,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核能發展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多力量。
我重點講幾個投資的項目。我們和中方的合作是基于兩國領導人的共識和政府間的合作文件,這是我們落實協議的基礎、開展新合作的基礎。兩國元首已達成的共識為俄中雙方合作項目順利實施保駕護航;趦蓢似髽I已經積累的經驗和高水平合作關系,雙方開創了技術合作新局面,F在,我們正和中方企業共同建設幾個大項目。去年5月,我們共同舉行了田灣核電站7號、8號機組和徐大堡核電站3號、4號機組開工典禮,堪稱里程碑事件。在出席開工典禮時,兩位國家領導人在發言中都要求我們拓展新合作領域。我希望和中國朋友能夠盡早見面,推動兩國核企業高水平高質量合作。
當前全球物流市場重心東移,呈現新趨勢。俄羅斯鐵路市場正在迅速適應新形勢,增加向友好國家的運輸量,包括進口和出口物流兩個方面。今年開始,俄中鐵路運輸量增幅顯著,包括石油、煤炭等大宗商品的運輸量再創新高。與此同時,包括滿洲里在內的多個陸路口岸在大宗商品物流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參與貨運的企業地理分布更加廣泛,如俄羅斯遠東、外貝加爾邊疆區等多家企業積極推動進出口貨物運輸。尤其是今年前10個月,俄羅斯對中國包括煤炭、石油及其產品的出口量同比大幅增長,物流總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長,發展態勢向好。同時,俄中在能源運輸領域極具合作潛力,希望共同努力,提升能源合作成效,成為全球合作典范。
中俄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合作展望
深化兩國綠色能源發展合作
“雙碳”目標下電力市場與碳市場協調發展
夯實中俄氫能合作基礎
聚焦俄羅斯境內能源項目融資合作
加強綠色金融合作,攜手服務低碳可持續發展
多措并舉深化兩國金融市場合作
俄羅斯是全球三大化石能源生產國之一和煤炭主要出口國,中俄在煤炭領域有良好的合作基礎和前景。在已有的合作基礎上,建議一是持續擴大裝備合作。中國煤礦機械裝備已出口到世界主要產煤國家。中俄可在煤炭開發與利用全產業鏈裝備領域進行持續合作。二是探索開展煤礦建設與運營合作。中俄可積極尋求開展技術、裝備、金融和屬地化服務的一體化合作運營模式。三是聯合開展煤質分析與利用經濟性評價,為擴大俄煤炭出口、優化煤炭利用方式、提高煤炭利用附加值等奠定基礎。四是開展燃煤工業鍋爐和焦爐清潔化改造合作。五是開展煤炭清潔轉化技術合作,聯合開展煤制合成氨、尿素、煤基油品深加工、煤制烯烴及其他高附加值化學品的研發。中國的煤炭企業愿意與俄方伙伴加強合作,共同促進中俄能源不斷發展。
俄羅斯和中國在清潔能源轉型、參與全球氣候治理方面存在基本共識,發展可再生能源是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途徑。中國已成為可再生能源領域的領跑者。俄羅斯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2021年俄政府正式對外宣布“2060碳中和”目標,并通過了一項戰略性決策,延長對新能源領域設施建設的扶持時間。俄羅斯計劃到2035年將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力提高到12吉瓦以上。因此,俄羅斯的可再生發電項目投資恰逢其時,歡迎中國企業積極參與。希望深化俄中在太陽能、風能等領域的合作,通過建立合資企業等合作方式,共同加強可再生能源制備和基礎設施建設,擴大可再生能源產能建設合作。俄中已就可再生能源合作協商一致。我相信,兩國企業在可再生能源發展方面的合作前景廣闊。
關于“雙碳”目標下電力系統與碳市場的建設,中國已經基本形成“統一市場,兩級運作”的電力市場架構。中國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清潔發電體系、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場,也正在推動綠色電力交易。從研究角度對中俄低碳領域合作提出建議:一是拓展合作范圍,在鞏固傳統油氣、電力合作成果的基礎上,圍繞可再生能源,氫能、儲能,能源數字化等新興領域加強合作,進一步擴大合作空間。二是創新低碳領域的合作模式,推動低碳技術合作,特別是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與能源數字化相關的新技術合作,以及加強低碳技術的標準合作。三是加強智庫交流合作,搭建中俄綠色低碳轉型交流平臺,以先立后破為原則,為兩國能源電力系統開展業務交流與合作搭建橋梁。
中俄氫能產業基礎良好,合作前景可期。中國不斷完善氫能產業頂層政策體系,加快低碳、清潔氫能供應鏈建設,規;瘑游鞑亢捅辈靠稍偕鷼漤椖,持續降低可再生能源制氫成本。截至2021年底,中國的加氫站數量位居世界第一。俄羅斯發展氫能和產業資源的區位優勢突出,有望成為全球主要的氫氣出口國。建議一是建立中俄綠色項目庫,依托中俄能源商務論壇的成果,建立綠色項目庫合作框架機制。二是打造東北亞清潔氫能供應鏈,探索開發環北極圈的風光資源,推動兩國企業探索共建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氣制氫基地。三是創建“一帶一路”綠色氫能基金,聚焦賦能綠色氫能產業鏈,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能源資源開發利用等領域通力合作,通過市場化融資為中俄氫能全產業鏈的示范項目落地和貿易合作提供資金支持。
近10年,俄中兩國不斷加強俄羅斯本土大型油氣項目合作,成效顯著。對中資銀行來說,亞馬爾LNG項目、北極LNG-2項目和阿穆爾天然氣化工綜合體項目(AGCC)等極具投資吸引力。俄資銀行積極參與農業、工業等各領域大型項目融資,經驗豐富,包括項目融資和投資貸款等金融產品全面對俄羅斯經濟發展與俄中合作作出了貢獻。
展望未來,我認為包括油氣在內的多個能源領域合作前景廣闊。在俄投資項目中,中資銀行在俄地位舉足輕重。俄羅斯的人民幣結算機制已成為中國投資者的務實之選。俄中兩國間的經濟合作將更加緊密,實現雙方貿易額既定目標指日可待。
綠色貸款、綠色債券、可持續投融資等新興金融業態快速發展,以全球化、規范化、透明化、多樣化為特征的綠色金融市場正加速駛入快車道。這不僅為中國與俄羅斯綠色低碳項目提供了堅實的融資保障,也為中俄綠色金融合作提供了廣闊的合作機遇。作為致力于發展國際綠色投資合作的中資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完善戰略規劃,建立健全綠色金融發展長效機制。踐行綠色理念,構建全方位綠色金融創新產品體系。深入挖掘共建“一帶一路”綠色需求,全力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參與綠色環保項目。積極開展綠色國際金融合作,共同參與綠色領域項目,與世界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多邊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未來愿與各方凝聚共識,攜手共進,讓綠水青山帶出真金白銀,以金融活水澆筑生態之基。
目前,人民幣在俄羅斯金融市場備受青睞。俄銀行已加大探索人民幣業務力度,推出人民幣理財產品,計劃發行人民幣債券,并已開展人民幣定期理財業務。人民幣交易價值不斷增長。因此,我提出以下合作建議。一是加強金融信息交流,建立合作平臺,為金融市場的參與者建立有效機制。二是發展金融衍生工具市場,提高長期跨貨幣衍生工具的交易,發展貨幣市場伙伴關系,延長銀行間交易期限,并為客戶推出新產品。三是增加期貨市場的協同效應,優化俄資銀行在華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深化技術伙伴關系。四是在ESG綠色金融方面為客戶提供國際化服務。對接國際標準,與中國及其他亞太地區伙伴共同支持建立綠色金融和ESG協同空間,開展應對氣候變化的合作項目,為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注入綠色金融動能。
版權所有:中國石油新聞中心‖京ICP經營許可證010289號‖國新網許可證1012006016號
專題策劃:陳娜 設計制作:欒天宇 制作:韓麗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