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道阻且長,行而不輟,方能致遠。
隨著理論、技術、工程和裝備的進步,沉睡于海洋深水和陸地6000米以下深層的油氣寶藏,逐步被喚醒,成為儲量接替的重要區域。
然而,深海、深層的地質條件錯綜復雜,高溫、高壓、高腐蝕,勘探開發難度極大,鉆井裝備是否先進可靠,直接決定著開發水平的高低。
近年來,國家油氣鉆井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自主研發的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7000米至9000米電驅動鉆機,相繼承鉆了“克深21井”“中秋1井”“高探1井”“順北鷹1井”“輪探1井”等多口重點超深風險探井,并獲得工業油氣流。其中,今年2月底投產的“輪探1井”,完鉆井深8882米,成為亞洲第一深井。
超深井鉆井裝備是世界公認的綜合性能要求最高、制造難度最大的產品之一。作為行業關鍵技術攻關與工程化應用的領跑者,這個中心堅持自主創新、集成創新,先后突破石油鉆機自動化與智能化、海洋立管設計及制造、高壓鉆井泵、小體積大功率壓裂裝備等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為油氣勘探開發提速提效、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撐。
衡量油氣鉆井裝備水平的高低,不能僅看鉆井鉆到多深,還要看其性能與國際同類產品相比是否具有優勢。為此,這個中心結合油氣田提質增效和實際工況,在裝備經濟、適用、可靠上下功夫,取得一大批原創性成果。【詳細】
為助力國產鉆機進軍國際高端市場,我們以“研制一種全新鉆機控制和人機交互系統”為目標,歷經8年創新開發了idriller鉆機集成控制系統,在國內首次推出“一鍵多能,功能復用”的集成雙司鉆操控終端,率先掌握了運動軌跡規劃、區域安全管理、數據自動歸檔智能化軟件等關鍵核心技術。【詳細】
面對研發起步較晚、涉及學科較多、沒有經驗可以借鑒等困難,我們攻關團隊充分做好打持久戰、啃硬骨頭的準備,結合海洋鉆井平臺的工作要求、運動規律和定位方式,在深入分析使用工況和受力條件的基礎上,聚智攻關,從無到有,由淺入深,相繼取得一系列創新性成果,使我國成為全球少數具備設計制造這種高端裝備的國家。【詳細】
石油鉆機自動化、智能化技術的核心是idriller鉆機集成控制系統。該系統具有鉆機主要裝備的遠程中央控制、遠程在線檢測等功能。該技術的應用可大幅降低鉆井人工成本,提高作業效率和安全性。相關技術可實現人力作業強度降低80%以上。
海洋鉆井隔水管設計及制造技術是深海油氣鉆采的核心技術之一。在攻克30余項關鍵技術的基礎上,形成3種系列隔水管系統配套,總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打破了國外壟斷,降低我國海洋鉆井隔水管裝備采購成本20%以上。
鉆柱升沉補償技術是深海油氣鉆井中的關鍵技術。項目研究掌握了系統設計和控制等核心技術,研制了游車補償、天車補償和絞車補償三類產品,實現了深海油氣鉆井核心技術的國產化替代,提升了我國海洋鉆井系統的配套水平。
水下采油樹及控制技術突破了水下控制、水下防腐、核心部件制造和試驗等關鍵技術,搭建了水下采油樹的試驗平臺,形成了模塊化設計、集成電液貫穿技術等創新成果,提高了我國海洋油氣裝備的研制能力,加快了水下油氣關鍵裝備的國產化進程。
QDP系列五缸鉆井泵具有高壓力、大排量、高可靠性等特點,適用于深井/特深井、高壓噴射鉆井、大位移水平井、海洋平臺鉆井等現代鉆井工藝,對鉆井提速提效、節能減排等效果顯著,可促進我國油氣鉆井工藝技術快速發展。
大功率壓裂設備是常規、非常規油氣儲層改造的核心裝備。經過多年攻關,攻克了整機優化集成、遠程網絡控制等15項關鍵技術,形成一體式3000型電驅壓裂橇、全球單機功率最大的7000型電驅壓裂橇等創新產品,廣泛應用于各大油田,為國內油氣勘探開發提供了裝備保障。
遠程控制旋轉水泥頭是集電、氣、通信于一體的高端固井裝備,主要用于海洋深水全尺寸固井及陸地尾管固井作業。該產品采用高度集成的控制與模塊化設計技術。在深水固井作業中,與傳統手動操作水泥頭相比,可縮短時間56%,降低勞動強度60%。產品打破了國外壟斷,解決了國內油服企業因租賃國外產品,無法參與國際深水固井業務競爭的關鍵性問題。
版權所有:中國石油新聞中心‖京ICP經營許可證010289號‖國新網許可證1012006016號
專題策劃:王曉雪 專題制作:楊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