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網消息(通訊員李小蘭)12月15日,隨著長慶油田“安眼”工程最后一個子項目——生產場所員工QHSE履職智能管理系統順利完成驗收,標志著具有長慶特色的“長慶安眼”全面建成。“長慶安眼”將推動油田逐步實現生產運行動態化監管、作業過程清單化監管、履職監督一體化監管、重大風險垂直化監管,助力油田落實落細安全主體責任。
為深入貫徹集團公司“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與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同步實施、協同推進的部署要求,長慶油田在安全環保技術研究院支持下,按照“業務主導、信息主建、試點先行、整體規劃、迭代開發、技術領先、經濟實效”的實施策略,經過19個月的項目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果。截至目前,“長慶安眼”涉及的安全風險智能管控平臺、地面數字化監理平臺等14個子項目已全部上線應用。油田通過“一張圖”試點應用,基本實現展示與智能分析安全環保業務、生產數據、安全預警等功能,初步提升了安全風險的快速感知、監督過程的打卡留痕、全員崗位的履職盡職、安全生產的系統評估。
“以前,現場風險管控措施制定與管理制度存在‘兩張皮’情況,F在,一部手持終端就可以將崗位工作‘一網打盡’。管理制度落實、風險管控執行、崗位職責履行等模塊全部被整合,員工在終端動動手指頭,就可以將復雜作業、各種報表等上報信息輕松提交,實現工作任務智能化、清單化。”長慶油田質量安全環保部黃彬感慨地說。第一采氣廠員工趙秋華告訴記者:“過去的崗位巡檢和維護工作,任務憑員工口口相傳,過程靠填寫紙質記錄。作業數據記錄后期還需專人錄入系統,費時費力,而且查閱調取記錄也很煩瑣,F場應用生產場所履職系統后,員工用一部終端即可提交工作任務;履職任務清晰明確,提醒機制及時到位,風險措施落實落地,數據記錄自動匯集,員工崗位履職過程更便捷高效。”
值得一提的是,該工程在上古天然氣部署2套危險氣體紅外氣云成像監控報警儀時,實現氣體泄漏動態監測預警,成為集團公司內首家采用該技術的企業。“傳統的可燃氣體報警儀容易受風和安裝位置影響,造成漏報。此款危險氣體紅外氣云成像監控報警儀能夠避免外界影響,第一時間發現泄漏并報警。中控監控人員通過可視化圖像確定泄漏位置,指導現場應急處置,降低安全事故風險,讓基層員工工作更安心、更放心。”長慶油田(榆林)油氣有限公司質量健康安全環保部副主任謝江說。
“長慶安眼”對28類綜合性監管指標進行整合集成,實現了與國家部委、集團公司相關系統互聯互通,建成了“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的快速感知、實時監測、聯動處置、系統評估的新型安全監管能力體系,實現QHSE管理體系的標準化、規范化、制度化建設,為全面推進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微信公眾號:zgsyb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