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和田河氣田,與風沙嚴寒為伴,精益求精守好每口氣井,只為把源源不斷的天然氣注入南疆天然氣利民管道。
12月26日,在四面沙丘的和田河氣田,采氣樹矗立,寒風刺骨。一位身材瘦小的采氣工爬上瑪4-H6井采氣樹平臺,彎著腰用手擦拭壓力表,觀察、報數……她一開口,聲音溫婉柔和,如暖陽般溫暖。
聽到她清脆的聲音,在沙漠腹地女性不多見的環境里,讓人感到幾分驚詫。她就是塔里木油田塔西南公司和田河采氣作業區采油氣工程師付冬萍。
2009年,和田河氣田急需專業技術人員。付冬萍主動申請來到了沙漠腹地,和男同志一樣,經受著烈日暴曬和風沙肆虐的考驗,十幾年如一日,在沙漠里摸爬滾打……
付冬萍有個徒弟叫張靜敏,是2021年參加工作的新員工。付冬萍把她當女兒一樣對待。今年,受疫情影響,付冬萍和張靜敏在崗位上堅守了4個多月,共同負責單井配產、井口巡檢等工作。日常生活中,她們親如母女、彼此關照;工作中,她們配合默契、認真履職。
和田河氣田是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的主力氣源地之一,每天可生產90多萬立方米天然氣,溫暖著南疆各地百姓。氣田共有22口生產井,最遠的生產井距離處理站60多公里。
近期,迎來了入冬以來的最強寒潮,付冬萍心里總是不踏實。她和徒弟張靜敏比平時早一個多小時開始對10余口氣井逐井巡檢。
“天冷最怕凍堵,要是每天少生產一方天然氣,就是我工作上的不到位。”付冬萍說,“保供期最擔心生產受影響,能把氣井調整到最佳生產狀態,才對得起這個崗位。”
瑪4-H6井是這段時間付冬萍和張靜敏最放心不下的一口井。這口井是排水采氣受效井,受低溫天氣影響油壓下降。她們像呵護孩子一樣,結合生產特點以及鄰井的生產情況,圍著井口登高爬低,動態優化井口參數。
“師傅休息一下吧,重活我來做就可以了。”張靜敏勤懇務實,從付冬萍手里接過了接頭、閥門的清理工作。
“丫頭,井上數據也要仔細檢查,不能有任何疏忽。”付冬萍不時地對張靜敏這個徒弟叮囑兩句。
作為徒弟,張靜敏對付冬萍的嚴謹深有體會。在今年8月檢修期間,張靜敏和付冬萍一起參與技改工作。每一項工作的確認、每一臺設備尺寸的大小、每一個參數的高低,付冬萍都要親自把控,力求不出一點錯。
幾小時忙碌下來,瑪4-H6井參數調整到位。付冬萍摘下口罩和安全帽,臉色通紅,鬢角的頭發冒著熱氣。這一刻,張靜敏看著跟自己母親年齡差不多的師傅,被深深地感染。師傅的榜樣作用激勵她把井上的事打理得妥妥帖帖。
張靜敏自豪地說:“我有兩個媽媽,一個是生活上的媽媽,她撫養我長大,教我做人;一個是工作上的媽媽,她教我如何做好工作,如何提升業務技能,在我迷茫時開導我,指引我前行。”
付冬萍和張靜敏親如母女,是守護和田河氣田生產井的一對“黃金搭檔”。在她們的悉心照料下,氣井生產平穩有序。沙丘掩映下,“母女”倆瘦小的身影,在井與井之間穿梭……
微信公眾號:zgsyb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