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長慶油田采氣四廠作業二區,以堅守對抗嚴寒,用責任傲視霜雪,全力保障陜京線及內蒙古自治區周邊城市天然氣安全供應。
12月25日深夜11時,內蒙古地區最低氣溫已降至零下19攝氏度。完成施工作業的最后一項交接任務后,長慶油田采氣四廠作業二區員工余前進拖著疲憊的身子坐上回基地的皮卡車,忍不住地一邊呵氣一邊搓手。
望向窗外,想起母親在電話里說家里暖氣特別足,他心里踏實又欣慰?擅b在口袋里沒來得及送出的感冒藥,深深的愧疚感涌上心頭:“就明天,一定要把藥給媳婦送去!”
余前進和楊姍姍是一對80后夫妻,同在長慶油田采氣四廠作業二區上班。丈夫“主外”,每天三分之二的時間穿梭在氣區,設備檢維修、動火監督、氣井投產、安全管理……一刻不得閑;妻子則“主內”,在調控中心上班,負責車輛調派、產量核算等工作。
夫妻倆將時間和精力都留給這個管理著9座集氣站、1000余口氣井,日產氣量達175萬立方米的主力生產區。“上一輪休假還是夏天穿裙子的時候,現在我們都換上了棉襖,算一算已經在崗位90多天了。”楊姍姍說。特別是隨著冬供關鍵時期的到來,為了保質保量完成天然氣生產任務,夫妻倆心里都憋著一股勁:最重要的年終大考,必須拿下!
22日晚上10時,連續兩個晚上守在動火作業現場的余前進突然接到調控中心打來的緊急電話。當得知54-1集氣站因故障停電,需要巡護人員前往啟動發電機時,他顧不得吃飯,抓起棉工服就沖向站外。
聯系崗位工作人員,對接站內流程,準備搶修設備……一場與黑夜的較量就此拉開。
“現場情況怎么樣,什么時候能重啟?”濃濃的鼻音中夾雜著幾聲咳嗽聲,傳到余前進耳中。雖然有些難分辨,但余前進還是聽出了妻子的聲音。
“剛到現場,故障已排除,預計5分鐘后可以重新通電。媳婦,你感冒了是不?”余前進忙著手里的活,示意同事將電話按成免提,在寒風中喊話。
“小病不礙事!你們那邊恢復正常后及時反饋。”為了不讓丈夫擔心,楊姍姍故作輕松地說道。
就這樣,余前進頂著嚴寒在黑夜里奔波著。發電機和壓縮機反復修了3次后,才正常運行。楊姍姍則緊緊盯著調控中心大屏,焦急地等待著丈夫發來“前線”最新動態。
次日清晨5時,一切生產恢復正常。利用回程間隙,余前進特意找來了感冒藥,準備完成施工作業后給妻子送去。奈何現場人員緊張、細小工作一個接一個,余前進總是脫不開身。
連續6個白天、5個晚上駐守作業現場,終于,余前進和同事們順利完成了這個流程多、程序復雜的動火作業。
“余師傅這人干活太較真,只有自己守著才放心。”同事張超告訴記者,近一個月以來,作業區大大小小施工、動火作業量加起來達到近5年之最。而這6天時間里,同事換了一撥又一撥,唯有余前進,一直堅守在現場,隨身攜帶的筆記本寫得密密麻麻,原本近200斤的胖子瘦了一圈。
“媳婦,不好意思啊,這幾天實在有點忙。明天,明天一定把藥給你送去!”余前進說。
“沒事,我這啥都有,藥也吃了,緩幾天就好。倒是你,照顧好自己。”
“媽媽,你感冒好點了嗎?冷不冷?穿厚點。”
寒冷裹挾著夜色,一家三口隔著小小的屏幕,訴說著對彼此的關懷。孩子的異常懂事、妻子的理解支持,讓余前進倚在車窗上沉默良久。握著沒送出去的感冒藥,耳邊回響起妻子的話:“咱們辛苦點沒事。為更多的家庭送去溫暖,工作就值得!”
微信公眾號:zgsyb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