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運輸車隊行駛在撒哈拉沙漠。 王福銀 供圖 |
非洲北部,茫茫的撒哈拉沙漠深處,尼日爾Agadem油田二期地面工程(簡稱尼日爾油田二期)拔地而起,F場人來車往,一派繁忙景象。截至12月22日,由工程建設公司(CPECC)承擔的尼日爾油田二期已完成64.08%,其中3個電站項目設計、采購進度達到98.37%。
成績來之不易。今年8月,尼日爾油田二期FGD(福吉地)、Koulele(庫勒勒)兩個電站項目8臺索拉發電機組及配套設施陸續運抵現場,由此掀起建設高潮。尼日爾油田二期第一批大件運輸物資,歷時78天,歷經海上運輸、公路運輸、沙漠運輸,跨越萬里、歷盡艱辛。
發揮一體化優勢
尼日爾油田二期是中國石油“十四五”海外重點投資項目,計劃2023年10月建成投產,可實現每日出口原油11萬桶,對尼日爾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CPECC獨立承擔了尼日爾油田二期詳細設計及勘察測量,和3個電站項目設計、采購任務,并與管道局大港油建公司組成聯合體,共同承擔3個油田區塊的采購、施工任務。
尼日爾油田二期電網為孤網運行模式,電站項目是唯一的電力來源。福吉地、庫勒勒兩個電站項目8臺索拉發電機組及配套設施,共114件散貨、36個集裝箱,總計962.5噸,需從美國啟運,跨越大西洋,經貝寧進入尼日爾,到達沙漠腹地的施工現場。
這是一項異常艱巨的任務。業主中國石油尼日爾公司(簡稱尼日爾公司)成立了由高級副總經理陸峰任組長的尼日爾油田二期上下游一體化項目“大物流”協調領導小組(簡稱大物流組),并建立雙周例會制度,及時協調解決問題。CPECC西非公司成立尼日爾油田二期運輸清關專項工作組、索拉發電機組專項內陸運輸組,全力做好海運、到港及轉關、陸運和清關等工作。
早在2019年項目中標前,CPECC西非公司就曾派人踏勘運輸路線。今年4至6月,又先后派出3批10余人次,分頭對公路和沙漠段進行實地調研,并與中國石油在尼單位建立聯絡聯動機制。
面對1800多公里超長距離公路運輸、600多公里沙漠運輸等高難度挑戰,CPECC西非公司調集精干力量,提前編制運輸方案、制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CPECC尼日爾油田二期項目部(簡稱CPECC尼日爾項目)運輸組副組長劉星,是最早參與運輸路線踏勘和全過程策劃的人員之一,領導安排他牽頭編制《索拉發電機組貨物運輸方案》。劉星說:“這次運輸鏈條很長,需要和近20家單位銜接;車在路上跑,不可控因素也很多,如何做好方案編制,壓力很大。”經過3次研究討論、6次修改完善,長達50多頁計3萬多字的運輸方案終于定了下來。
劉星曾參加過尼日爾油田一期等多個海外項目的建設。他告訴記者,這次運輸沙漠路段比一期長,人、車、貨安全風險防范措施是重中之重。
按照業主要求,電站項目核心設備——8臺索拉電動機須有中方員工參與押運,路上還要攜帶衛星電話、對講機、望遠鏡、鋼絲繩、挑線桿等幾十種應急工具,以備不時之需。
挑戰超長公路運輸
5月21日,8臺索拉發電機組及配套設施從美國休斯敦港發出,經過7000海里遠洋運輸,于6月21日靠泊貝寧科托努港。CPECC西非公司抽調精兵強將,派西非公司施工部經理位紅衛、貝寧項目采購部副經理李建民、尼日爾項目運輸組趙亮提前趕到貝寧,確保與碼頭溝通、貨輪靠港、運輸車隊進港、裝車綁扎等環節緊密銜接。6月23日完成卸船,7月5日完成裝車綁扎,安全駛離港口。7月6日中午,在完成最終檢查加固、安全交底和編隊集結后,17臺運輸車馬達齊鳴,駛向尼貝邊境。
貝寧、尼日爾公路運輸分別為700多公里、1100多公里,合計1800多公里。位紅衛、李建民、趙亮負責貝寧段的押運。讓他們沒想到的是,出發第一天就遇上了“攔路虎”——雖然提前與加油站簽訂了柴油供貨合同,但沿途加油站“鬧油荒”,車隊加不上柴油。CPECC貝寧項目PS07、PS08站緊急支援,問題才得到解決。
經過3天的顛簸行進,7月8日,車隊到達尼貝邊境小城馬朗維爾,由此進入尼日爾邊境城市加亞。7月16日,車隊到達尼日爾第二大城市津德爾后,按計劃分兩路行進。8臺索拉電動機及1套平衡梁在津德爾完成清關后換裝沙漠卡車,沿津德爾—凱萊—塔卡亞—3號管道運維站(管道伴行線),由西南至東北方向進入沙漠現場。其余物資繼續行至迪法市,完成清關和換裝后,由南向北進入沙漠現場。
應CPECC尼日爾油田二期項目部的請求,尼日爾津德爾煉油公司(中國石油與尼日爾國家石油公司合資成立)總經理楊忠德安排專人負責對接,為車隊提供停放場地、200噸吊車等支持。尼日爾公司上游項目管道部沿途7個管道運維站盡其所能,為中方員工提供食宿,為車隊提供柴油及全程安保護衛。中國石油運輸公司沙運司尼日爾項目部派出沙漠運輸“巨無霸”——提坦重型車,承擔沙漠段的運輸。
押運的接力棒即將交到尼日爾公司地面工程部副經理、大物流組辦公室主任陳自強,和CPECC尼日爾油田二期項目部總經理助理兼電站子項目部經理王福銀手中。
勇闖“生命禁區”
撒哈拉沙漠氣候條件非常惡劣。進入沙漠前,舉行了簡短的出發儀式,專程從尼亞美和項目現場趕來的陳自強、王福銀,分別向車隊人員交代了行程安排和注意事項。
一望無際的撒哈拉沙漠沒有路,就連當地司機也很少走。車隊小心翼翼,沿著車轍向前行進。王福銀記得,第一天,在羊圈旁露營,被幾十頭羊吵醒;第二天,半夜被雨澆醒——當時正值雨季,撒哈拉沙漠難得下起大雨;第三天,利用午飯時間抓緊曬衣服、晾鋪蓋……陳自強解釋:“前3天沒有任何依托,后5天住在管道運維站上,條件好了不少。”
神秘莫測的撒哈拉沙漠,也有溫情的一面。“剛進沙漠不久,在一個小村莊附近,幾棵碗口粗的大樹擋住了車隊的去路。征得當地管理部門和隨行安保人員同意后,正在放牧的兩個年輕人主動爬上大樹,砍掉樹枝讓車隊通行。”王福銀說,“他們知道我們是中國石油的車隊,知道項目建成后可以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
這些來自遠方的客人,也把最大的敬畏和善意留在這里。經過村莊降速慢行,每臺車兩側安排專人隨行,防止傷及行人和牲畜;經過農用地、水源地、牧區盡量不停車,避免污染環境;停車吃飯、休息時帶走垃圾,到管道運維站扔進垃圾桶;喝剩的礦泉水瓶收集起來,送給當地人……王福銀說:“這樣做,既是保護生命保護環境的需要,也是做人起碼的道理。”
戰高溫,頂風沙,排萬難,歷時8天, 8月5日、6日,車隊分頭抵達福吉地、庫勒勒兩個電站項目現場,陳自強代表業主與車隊成員握手合影,感謝大家圓滿完成任務,稱贊此次運輸“為后續物資運輸積累了寶貴經驗”。
有了第一次的經驗,后面的大件物資運輸工作順利很多。9月21日,Dibeilla(迪貝拉)電站項目5臺中國濟柴發動機組順利抵達現場,沙漠段運輸僅用了6天時間。
。◤埦瓣綄Ρ疚挠胸暙I)
微信公眾號:zgsybwx